谢翱(1249~1295)南宋末散文家、诗人。字皋羽,晚号发子。福州长溪(今福建霞浦县)人。19岁时,应进士试不第。景炎元年(1276)七月,文天祥起兵,他率乡兵数百人投效,署谘议参军。文天祥被俘遇难,他不仕元,漫游两浙以终。南宋亡国前后,散文焕发光彩,谢翱是其中代表作者之一。黄宗羲赞扬他的文章,是天地间的至文(《吾悔集》卷一《谢皋羽年谱游录注序》)。他的《登西台恸哭记》,是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(1291)为哭祭文天祥而作,曲折地表达了他满腔沉痛悲愤之情,感人至深。他的写景之文,如《游赤松观羊石记》写羊石群象,形神俱肖《金华洞记》写洞中灵怪,形象生动。其文风格峭劲,得力于柳宗元的散文。谢翱诗传于今者约200余篇。其中《宋铙歌鼓吹曲》、《宋骑吹曲》,写宋太祖建国时东征西讨之事,文句炫煌,音韵雄壮,如使人亲在短箫鼓吹间(吴莱《渊颖吴先生文集》卷十一《宋铙歌骑吹曲序》)。他的《鸿门宴》似李贺,《效孟郊体》似孟郊、贾岛。古体中往往有词旨隐讳不易索解者,如《冬青树引》。近体则多沉郁愤慨之情,如《重过二首》写宋陵春草,面目全非,有闻说就中谁最泣,女冠犹有旧宫人之句,表达了遗民对故国的怀念《怀峨嵋家先生》写参政家铉翁被羁北方,有魂梦来巴峡,衣冠老代州之句,表达了对遗老的怀念与尊敬。他的诗文,在清初和清末的反清斗争中曾产生过积极影响。谢翱著书甚多,今存《发集》、《发遗集》,有《国粹丛书》第2集本,又有清平湖陆氏刊本。